为什么唐朝敢实行代服徭役
10112024-02-28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租庸调制的影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租庸调制名词解释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一,崇儒尊道礼佛,三教一视同仁。早在唐初,李世民即命人编修【五经正义】等书籍,大力推进科举事业发展,在明经科与进士科两科目中,诗赋、五经必考。李氏皇族以老子后裔自居,尊奉老耽为‘玄元皇帝’,企图树立‘道家思想’为主流意识形态。开元以后,皇室与贵族多有女子出家入道观进修,方士张果与玄宗皇帝私交甚密,这些都印证了道教在唐代社会具有崇高地位。此外,唐代名僧辈出,从玄奘、义静、慧能、神秀到一行,佛教亦出现多种流派,有禅宗南宗与北宗、法相宗、华严宗等。佛教在中下层社会影响深远,这与唐朝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李唐颁布新的均田制与租庸调制,规定了寺院的授田数额与僧侣们的特权,这为佛教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Two〗、二,利用与控制相结合,灵活运用。唐朝皇帝虽然一度支持佛教的发展,然而却对取经归来的玄奘采取恩养的方式加以软禁,李世民父子两代皇帝曾多次恩威并施企图以高官厚禄拉拢这位高僧还俗入仕。唐武宗更是掀起了晚唐时期著名‘会昌灭佛’运动,对佛教势力重拳出击,严厉打压。由此可见,三教并重的做法并未贯彻始终。从李唐皇室多次表明自己对老子的追慕来看,道教似乎是李唐皇帝一直以来想要推崇的对象。然而,迫于现实的压力,除了礼拜佛陀外,历代皇帝还要不断提高科举中举的进士们的待遇,增加录取名额。意图以此表明自己对儒教的在重视,认可孔子才是当之无愧的‘万世师表’。中唐以后,为了提高儒教地位,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家弟子发动了一场‘古文运动’的热潮,这是自秦汉以来儒家思想的又一次变革,
〖Three〗、三,三教合[One]、殊途同归。俗讲与变文,是佛家弟子向普通信徒讲解佛经的一种方式。后来,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中唐以来的传记,例如【搜神记】等文学作品。由此可见,这时的文人在思想上已深受宗教影响。儒、道、佛三教经历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发展已经相互渗透并互相为对方注入新的血液。佛教也在此时,完成了中国本土化的转变。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的制定和实施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被破坏,租庸调法则会随之失败,武周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后,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征收银钱为主。
租庸调制是唐朝实行的一种租税制度。唐朝的租庸调制规定,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称租;交纳定量的绢或者布,称庸;在服徭役的期限内,如果不去服役的也可以交纳绢或者布来代役,称调。租庸调制中以纳绢来代役的方法,在均田制的同步实施下,使农民在有土地耕种的同时保证了农耕的时间,推动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租庸调制的影响和租庸调制名词解释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