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丝弦特点
11832024-02-20
大家好,唐朝丝弦特点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5根弦的古乐器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丝弦特点和5根弦的古乐器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筝是5根,另外五弦琵琶也符合这个题目。不过好像五弦琵琶只就流行到了唐代,以后就不怎么见使用了。古琴原来也是五弦,后来加了两根。
随着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音乐文化盛行之下亦得益于大批量音乐综艺节目的带动,音乐相关的传统文化也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且被大众所接受认知,比如三弦。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就征发黎民百姓去边疆修筑有名的万里长城,为了调剂繁重的劳役,制作出一种乐器。将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以改造,在上面栓了丝弦,制成了圆形、皮面、长柄、可以弹拨的乐器,当时称为"弦鼗"。这就是三弦的前身。
清代毛奇龄《西河词话》曰:"三弦起于秦时,本三代鼗鼓之制而改形易响,谓之弦鼗,唐时乐人多习之,世以为胡乐,非也"。
三弦携带方便、音色柔美古朴、民族特色鲜明,故功能相当完备,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之一,经历了缓慢的发展,经历了数次变更,从最初的伴奏乐器朝乐器化发展,逐渐发展成熟。
唐崔令钦《教坊记》中出现过三弦之名,但其形制却不明,唐代十部伎中皆无三弦。元朝时,三弦盛传于中原,是元曲的主要伴奏乐器,当时曾称弦索。
元王实甫词清沈远曲之《北西厢弦索谱》即以三弦为伴奏乐器。现代三弦是在传统三弦基础上改进而来,大三弦分60型、80型大三弦,分别于1960年和1980年研制成功,故而得名。三弦的构造较简单,可分为琴头、琴杆和琴鼓三部
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三弦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弹弦乐器
后来三弦又分为民族三弦和戏曲三弦。
三弦乐器从形式上进行划分,把它划分在拨弦乐器类,而且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拨弦乐器,在我国戏曲演奏时比较常用。
它不仅可以独奏和参加民族乐队合奏,还多用于说唱和戏曲的伴奏,尤其在说唱音乐的伴奏方面,演奏技巧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三弦分为大三线和小三弦,大三弦主要用来伴奏京剧等,小三弦用来伴奏一些地方戏种。
琴杆为半圆形的柱状体,平滑的表面是三弦三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新颖”的乐器,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曾经辉煌一时的乐器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谷后,于建国初年在一批三弦演奏家和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下重新焕发光彩。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