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商人计数方式
9042024-06-04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宋朝商人计数方式,宋代计数单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结绳计数,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以此类推。
2。筹码计数,每一筹码代表1,或10,或100,等,以此类推。
为了能记录数和运算结果,人们发明了记数方法.保存数字记录的办法有三种:结绳、签筹、黏土证物。
〖One〗、结绳是近来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计数工具(除手指之外),它出现早于任何的文字,因此对于它被发明的时间和地点都找不到记载。结绳就是指以绳子上打结的数量来表示事物的多少,同时结的大小和形状都可以用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我国上古时期的“结绳记事”法,史书上有很多记载。
汉朝郑玄的《周易注》中记载:“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九家易》中也说:“古者无文字,这种记数方法在没有掌握文字的民族中曾经被广泛地采用,有些一些民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根据记载,鞑靼族在宋代时仍没有掌握文字,每当发生战争要调发军马时,就在草上打结,然后派人火速传达,有多少结就表示要调多少军马。
现在一些秘鲁的牧羊人,还在用这种方法计算牲口。
〖Two〗、比结绳记数稍晚一些,古代的先民又发明了用签筹记数的方法,即在骨片、木片或竹片上做上标记或刻痕,以此来表示数目的多少。汉朝刘煦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
”说明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人们在订立契约关系时,数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争端的因素,于是,人们就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线条作符号,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这就是古时的“契”。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分作两半,双方各执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
《列子?说符》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宋国人,在路上拾到别人遗失的契,回到家中便把契藏了起来,并偷偷数契上刻的齿数,因为为这些齿代表的钱数不少,非常高兴,情不自禁的对邻居说:“我快要发财了。”这段故事说明古代的契上刻的是数目,主要用来作为债务的凭证。
这类证物从八千年开始就被广泛地使用了.公元前8000年至前4400年间使用的初期证物,形状简单,并以不同形状代表不同类的物体.例如,一个卵形的证物表示一罐油,而一个小球形的证物代表一升谷物.公元前4400年以后,人们设计并使用了更多形状的证物,证物上面的标记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在农耕时代的早期(公元前8000年至前3100年),证物与被说明的物品之间形成一对一的关系.
=====================================
康熙年间,何国宗、梅谷等人编著的《数理精蕴》,列举了一套专用数字名称:个(100)、百(102)、千(103)、万(104)、亿(108)、兆(1012)、京(1016)、垓(1020)、秭(1024)、穰(1028)、沟(1032)、涧(1036)、正(1040)、载(1044)、极(1048)、恒河沙(1052)、阿僧祗(1056)、那由他(1060)、不可思议(1064)、无量数().其中前几个是十进制、从亿开始为万进制(《太平御览》称“十万谓之亿,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京,是京谓之垓,”《孙子算经》称“十垓为秭”,说明存在两种不同的计数方法).比个位小的数,按递减,依次为分、厘、豪、丝、忽、微、纤、尘、埃、渺、漠、模糊、逡巡、须臾、瞬息、弹指、刹那(一念之间)、六德(《周礼》6种乐器的声音)、虚空(最小可数量)、清静(无限小的数).从选用的词汇来看,显然是用越来越短的时间和越来越小的空间来描述越来越精确的数量的变化.
==========================================
绳子每打一个结代表一个或一次。
结绳记数这种方法,不但在远古时候使用,而且一直在某些民族中沿用下来。宋朝人在一本书中说:“鞑靼无文字,每调发军马,即结草为约,使人传达,急于星火。”这是用结草来调发军马,传达要调的人数呢!其他如藏族、彝族等,虽都有文字,但在一般不识字的人中间都还长期使用这种方法。中央民族大学就收藏着一副高山族的结绳,由两条绳组成:每条上有两个结,再把两条绳结在一起。
有趣的是,不但我们东方有过结绳,西方也结过绳。看样子,咱们这个星球早就像个地球村了,只不过那时还没有电报电话。传说古波斯王有一次打仗,命令手下兵马守一座桥,要守60天。为了让将士们不少守一天也不多守一天,波斯王用一根长长的皮条,把上面系了60个扣。他对守桥的官兵们说:“我走后你们一天解一个扣,什么时候解完了,你们就可以回家了。”
回头我们再来看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我国古代的甲骨文中,数学的“数”,它的右边表示一只右手,左边则是一根打了许多绳结的木棍:――“数”者,图结绳而记之也。所以,数学研究所的门口,比较好用木棍打几个绳结作标“记”,连招牌都不用挂了。
和结绳几乎同时或者稍后的一种记数方法,要算是书契了。书契,就是刻、划,在竹、木、龟甲或者骨头、泥版上留下刻痕,留下“记”号。《释名》一书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意思是在某种物件上刻划一些符号,以记数
我们国家1974年在青海乐都县发掘的原始社会末期的墓葬中,发现了49枚骨片,大小形状都差不多,是与小孩的小手指差不多大小,但很薄的一个长方形。在骨片的中部两侧有刻口,有的带3个刻口,有的带5个刻口,不少是带一个刻口的。如果一个刻口代表一个数的话,那么这40多枚骨片大约可表达从一到五六十间的任何一个自然数。当然,这些小骨片也可用来计算。十分有趣的是,公元1937年,人们在维斯托尼斯发现了一根四十万年前的骨头,是狼惠子的小腿骨,七?长,上面有55道深痕。这是到现在为止,最早的刻痕记数的历史见证。随着刻痕刻印的发展,渐渐地就出现了纯粹的数字符号。这可是一项光辉伟大的成就。
〖One〗、,“贯”作为钱币计数单位始于西汉武帝初年。据记载“京师之前累百矩万,贯朽而不可校”。从这句话可以了解这里的贯就是串钱的绳子,但是我们能够想到,贯已成为定数。但是民间一般是用“一吊钱”来称呼,因此这样来说一吊钱就是一贯钱的别称,他们数量相同就是称呼不一样而已。
〖Two〗、如果我们不看各地的差异,就宋朝政府的规定来看的话,七百七十文就是一贯钱,一千贯就是七十七万文,按照宋朝的购买力来计算的话,宋朝的一文钱就相当于现在的三毛钱(因为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就只说结果)!那么一千贯就相当于现在的二十三万元人民币,这样一想,武松打虎拿到二十三万的奖励,可李志买的宝刀也值二十三万?也可能是被商家坑了,所以在古代看来百姓门手中的一吊钱还是比较值钱的,虽然现在没有用到铜币这种东西了,但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很常见的。
〖Three〗、所以在宋朝那个时代一千贯可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放在现如今有这一千贯钱可以办成很多大事了二十三万在我们现在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也可以在部分三四线城市一套房的首付钱了,所以一千贯对于宋朝的时代来说是很值钱的。
好了,关于宋朝商人计数方式和宋代计数单位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