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王安石的背景

侠名- 2024-05-31 14:30:38

宋朝王安石的背景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背景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宋朝王安石的背景以及王安石的背景资料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王安石的背景
  2. 王安石生活的时代背景
  3. 王安石的背景资料

[One]、王安石的背景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Two]、王安石生活的时代背景

〖One〗、王安石出身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

〖Two〗、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王安石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1058年(嘉祐三年)冬,改任三司度支判官。次年春,他到了京城开封,上万言书。他指出,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他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他主张废除科举制度,官吏应从基层(“乡党”)选拔。年调任鄞县(今浙江宁波),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Three〗、皇祐三年(1051年),任舒州通判,颇有政绩。宰相文彦博推荐他为群牧判官,出任常州知州、江东刑狱提典。嘉祐三年(1058年)任度支判官时,向宋仁宗上万言书,对官制、科举以及奢靡无节的颓败风气作了深刻的揭露,请求改革政治,加强边防,提出了“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理财原则,但并未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朝廷任命他入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他不愿任此闲职,固辞不就,遂改任知制诰,替皇帝起草诏令文告,纠察在京刑狱,因言忤旨意,难以在朝为官,于八年(1063年)八月以母病为由辞官回江宁守丧。英宗即位后(1063—1066),屡召王安石赴京,均以服母丧和有病为由,恳辞入朝。

〖Four〗、1067年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为指导变法的实施,设立三司制置条例司,物色了一批拥护变法的官员参与制订新法。

[Three]、王安石的背景资料

〖One〗、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王文公。

〖Two〗、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Three〗、在哲学上,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高度。在文学上,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Four〗、元祐元年(1086年)5月21日,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

宋朝王安石的背景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王安石的背景资料、宋朝王安石的背景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77788847.com/5i8yEbABSN.html
上一篇:宋朝王宫复原图
下一篇:宋朝珠子书法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