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子发髻的特点

本站原创- 2024-02-04 07:23:30

唐朝女子发髻的特点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女子发髻的特点,以及唐代中期歌女的发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1. 怎么梳垂髻唐朝古代的
  2. 唐代中期歌女的发型
  3. 明代玉童子发髻的特征

[One]、怎么梳垂髻唐朝古代的

唐朝女子除了在面容上打扮自己,也会在头发上“做文章”。唐朝女子的发髻各式各样,种类繁多,像宫中流行的半翻髻、螺髻,以及侍者常梳的垂髻等,仅在马缟《中华古今注》和宇文氏《妆台记》中就记载了各种发髻多达几十种。如近香髻、奉仙髻、坐愁髻、九真髻、侧髻、高髻、倭堕髻、半翻髻、垂髻、螺髻等等。

[Two]、唐代中期歌女的发型

〖One〗、坠马髻。中、晚唐时期,妇女的发髻出现了多种新式样。唐德宗贞元末年,京城长安流行坠马髻,是种把头发挽到头顶上做成衣簇大髻,然后使它偏向一侧,形成像偶然得到的发式,活泼自然

〖Two〗、总体看来,初唐时女子发髻沿袭前朝旧式,式样变化较少,多做平顶式。但当时身份较高的妇女,在隋代的平顶式的基础上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

〖Three〗、《妆台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大臣曾请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虽也加以训斥但后来又问近臣令狐德,妇女发髻加高是什么原因?令狐德以为,头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样化。飞髻、朝天髻,都属于高髻。

〖Four〗、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是倭坠髻,把头发从两鬓梳向脑后,然后向上掠起,在头顶上挽成一个或两个向额前方低下来的发髻。出土的盛唐女陶俑,大多是做成倭坠髻。至今日本妇女穿和服时梳的发式,还是沿用唐朝的倭坠髻。

[Three]、明代玉童子发髻的特征

1.发髻高而蓬松,通常呈圆锥形或半球形,顶部留有一小块光秃区。

2.发髻上方通常佩戴有玉簪、金簪等饰品,以增加华丽感。

3.发髻两侧通常留有两束长发,称为“耳鬓”。

4.发髻后方通常留有一束长发,称为“马尾”,并用丝带系成蝴蝶结。

5.发髻的造型和装饰通常与玉童子所扮演的角色和身份有关,如宫女、公主、贵妃等。

总的来说,明代玉童子发髻的造型精致华丽,富有装饰性和象征意义,是明代宫廷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女子发髻的特点和唐代中期歌女的发型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 声明: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www.77788847.com/58m7eZvy07.html
上一篇:唐朝女子多的地方在哪里
下一篇:唐朝女子发饰服装
相关文章

超级链接

返回顶部小火箭